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记Angular与Django REST框架的一次合作(2):前端组件化——Angular
阅读量:531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4

本文共 1185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9 分钟。

注: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分,主要集中在Angular的使用方面。之前使用过AngularJS(Angular 1.x),混在Django的模板中使用,这些页面一般完全是结果展示页。在有Django表单输入的页面中,就很难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。自己在学习新版的Angular时,跟了2遍官方网站的“英雄指南”教程。第1次完全是照搬,熟悉了一下基本概念;第2次自己做了一些修改,写了一个图片分享系统(只有一个雏形,还不是特别完善)。

推荐IDE:Visual Studio Code

代码: 地址(如果喜欢,记得star哦~)

 

第一部分:

 

1. Angular


作为一个新入坑web开发的人,本来一开始想选择一个轻量级的前端+Django来开发网站。开始比较了几个框架(主要是纠结于React和Angular),最后还是选择了Angular(当时用的是1.x版)。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,在Stock Overflow中Josh David Miller对问题的回答对我的影响很大。其中有一句话我很认同。

Don't design your page, and then change it with DOM manipulations

上面的问题是比较Angular和jQuery的,但是同样适用从某些方面来比较Angualr和React:Angular是以html为中心的,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html的一种扩展;React是以JS为中心的,在JS中混入了html。由于是初学,当时发现如果没有先用html搭个架子,就完全搞不清楚网站的结构。

现在学习新版的Angular,反而觉得与React更像了。不得不说,组件(Component)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组织代码的结构单元,而且感觉经过重新设计的Angular学习起来比AngularJS更容易上手,学习曲线也更加平滑(也许是因为之前的经验)。Angular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,但是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组件了。

 

1.1 突出的特点

目前了解到的关于Angualr项目中,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特点:

  • 在导航栏中,链接到其他页面不会触发页面重载(这也是SPA应用的一大特色);
  • 在不主动刷新的情况下,整个网站可以离线使用。

 

2. 图片分享系统(image-sharing-system)


这个项目完全是仿照着官方的“英雄指南”教程修改并添加了一些元素构成的。修改如下:

  • 将hero换成了user;
  • 每个user多了一个属性"files",包含该用户上传的图片的编号(一个数组);
  • 添加了图片相关的数据,与user的相关数据一起放在"in-memory-data.service.ts"文件中;
  • 添加了"image.service"用来处理与图片相关的数据;
  • 修改了"user-detail"组件,使得进入详情页后可以看到每个用户分享的图片;
  • 修改了"dashboard"组件,使得可以展示分享图片最多的4位用户;

  

图1:http://localhost:4201/dashboard 视图

 

  

图2-1:http://localhost:4201/users 视图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图2-2:http://localhost:4201/detail/19 视图

 

整个项目实现的功能:进入主页(dashboard视图,图1),可以看到分享图片最多的4位用户,点击每位用户可以进入用户的详情页,在主页可以按照用户名搜索用户并进入详情页;点击导航栏中的user,可以查看所有用户的列表(users视图,图2-1),点击每个user,可以从下方的View Details进入该user的详情页(detail视图,图2-2)。在users视图中还可以添加、删除用户。

 

2.1 本地运行的方法

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OnlyBelter/image-sharing-system

首先要安装Node.js和Angular CLI,将项目clone到本地,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

npm installng serve --host 0.0.0.0 --port 4201

如果运行正常,就可以在浏览器中查看了,http://localhost:4201/dashboard

 

2.2 整个程序的结构

图3:图片分享系统程序的结构,

 

3. Angular CLI


CLI是Angular的命令行接口,使用CLI可以通过命令行创建项目,创建新的组件,服务,模块等;而且可以用来实时编译,测试,发布。CLI创建组件时(或服务等)会自动将组件import到app.module.ts文件中,并在NgModule中声明。创建一个新项目后的文件结构如下图:

图4:Angular CLI生成的文件结构(VS Code中打开)

 

后面所有的修改都在app文件夹中,其他的文件一般不需要修改。

 

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命令:

# 安装clinpm install -g @angular/cli# 创建一个新项目ng new my-projectcd my-project# 启动项目,可以实时编译ng serve --host 0.0.0.0 --port 4201# 创建新的componentng g component my-new-component# 创建新的服务ng g service my-new-service

CLI的文档:https://github.com/angular/angular-cli/wiki

 

4. 组件(component)


组件就是“一小块TypeScript代码 + 一小块html代码 + 一小块css代码“,每个组件相对来说都可以实现一个比较独立的功能。而前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内容的展示和与用户的交互。因此组件相当于将整个大任务进行了分解:每个组件都完成一小块任务,然后将这些组件拼在一起,就可以得到整个功能完整的网站。

 

比如在我自己写的这个小项目中,一共有5个组件(图3橙色部分):

  • app.component:由Angular CLI创建时自动生成,直接被添加到了index.html中,相当于所有组件的父组件,控制着整个网站的基本结构,也是路由的出口;
  • users.component:/users路由到这个视图,主要用于显示user列表,增加、删除用户;
  • dashboard.component:/dashboard路由到这个视图(根路由也被重定向到这个视图),展示分享图片最多的前4位用户,按用户名搜索;
  • user-search.component:dashboard组件的子组件,负责搜索相关事务;
  • user-detail.component:/detail/user-id,用于展示每个用户的详情;

上面的5个组件,app用于组织网站的结构,确定路由的出口;其他组件要么负责一个独立的页面,或者是一个页面的一部分。其他无论是module(例如路由模块,图3绿色部分)还是service(主要用于提供数据,图3紫色部分),都是为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支持的。因此可以说,组件是位于Angular框架的中心位置的。

 

4.1 组件的组成

利用CLI创建一个新的component后,默认会在app文件夹下生成一个文件夹,这个文件夹内包含四个文件(以users组件为例):

  • users.component.css:负责该组件的样式;
  • users.component.html:该组件的模板;
  • users.component.spec.ts:一般用不到;
  • users.component.ts:负责逻辑的处理,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,在模板中展示或调用;此外还可以导入相应的service,通过调用service的方法获取数据;

 

4.2 组件中的构造函数(constructor)

组件的构造函数用来解决依赖注入,初始化服务或路由。其他变量的初始化不应该放在这里,而应该放在ngOnInit中。下面是users组件中的构造函数:

// the constructor itself does nothing, the parameter simultaneously deinfes // a private userService property and identifies it as a UserService injectionconstructor(  private userService: UserService,  // 组件在构造函数中请求服务  private router: Router  // 在构造函数中注入Router) { }

初始化服务和路由后,就可以在后面通过this.userServicethis.router来调用服务和路由中的方法了。

 

5. 服务(service)


服务是连接服务器端和组件的桥梁,使用单独的服务可以保持组件精简,服务可以通过http协议中的方法(get, post等)向服务器请求资源或修改、添加资源。

服务也可以通过CLI直接创建,服务的标志是在export前有一个@Injectable()修饰符。当 TypeScript 看到@Injectable()装饰器时,就会记下本服务的元数据。 如果 Angular 需要往这个服务中注入其它依赖,就会使用这些元数据。像上面组件的构造函数中介绍的那样,服务可以注入到组件中,从而为组件提供数据服务。

 

5.1 承诺

服务总是异步的。Angular的http.get返回一个 RxJS 的Observable对象。Observable(可观察对象)是一个管理异步数据流的强力方式。可以利用toPromise操作符把Observable转换成Promise对象。

一个Observable对象是一个数组,其中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异步地到达。 Observable帮助我们管理异步数据,例如来自后台服务的数据。 Angular 自身使用了Observable,包括 Angular 的事件系统和它的 http 客户端服务。为了使用Observable, Angular 采用了名为 Reactive Extensions (RxJS) 的第三方包。

这部分应该是官方教程中最复杂的一块儿了。我打算后面单独写一篇博客,介绍这部分的内容。下面看一下我自己改写的项目中user.service的实现:

 

5.2 服务的实现

在这部分实现了以下操作:

  • 获取所有user的数据(三种实现,直接返回一个数组、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、利用http返回一个Observable对象再转换成Promise对象);
  • 获取单个user的数据(两种实现,返回所有user的数据再根据id过滤、直接请求单个user的数据);
  • 修改某个user的信息:利用http的put方法修改服务器端数据,使得数据可以持久化;
  • 添加新的user:利用http的post方法,将数据添加到服务器端;
  • 删除已存在的user:利用http的delete方法,删除数据;
import { Injectable } from '@angular/core';import { Headers, Http } from "@angular/http";// 有很多像toPromise这样的操作符,用于扩展Observable,为其添加有用的能力import 'rxjs/add/operator/toPromise';import { USERS } from './mock-users';import { User } from "./user";@Injectable()export class UserService {  private usersUrl = 'api/users';  constructor(private http: Http) { }    //UserService暴露了getUsers方法,返回跟以前一样的模拟数据,但它的消费者不需要知道这一点  //服务是一个分离关注点,建议你把代码放到它自己的文件里  getUsers(): Promise
{ // return USERS; // 直接返回一个数组 return Promise.resolve(USERS); // 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} // 延迟6s后返回 getUsersSlowly(): Promise
{ return new Promise(resolve => setTimeout(() => resolve(USERS), 6000)); } // 返回所有user的数据再过滤 getUser(id: number): Promise
{ return this.getUsers() .then(rep => rep.find(user => user.id === id)); } //Angular 的http.get返回一个 RxJS 的Observable对象 getUsersByHttp(): Promise
{ return this.http.get(this.usersUrl) .toPromise() .then(res => res.json().data as User[])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 } // 来发起一个 get-by-id 请求,直接请求单个user的数据 getUserByHttp(id: number): Promise
{ const url = `${
this.usersUrl}/${id}`; return this.http.get(url) .toPromise() .then(res => res.json().data as User)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 } private headers = new Headers({'Content-Type': 'application/json'}); // 使用 HTTP 的 put() 方法来把修改持久化到服务端 update(user: User): Promise
{ const url = `${ this.usersUrl}/${user.id}`; return this.http.put(url, JSON.stringify(user), {headers: this.headers}) .toPromise() .then(() => user) // ()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 } create(name: string): Promise
{ return this.http .post(this.usersUrl, JSON.stringify({name: name}), {headers: this.headers}) .toPromise() // 下面的.then方法对默认返回的数据进行了加工,得到了一个完整的User对象 .then(res => res.json().data as User)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 } delete(id: number): Promise
{ const url = `${ this.usersUrl}/${id}`; return this.http.delete(url, {headers: this.headers}) .toPromise() .then(() => null) // 什么也不返回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 } private handleError(error: any): Promise
{ console.error('An error occurred', error); // for demo purposes only return Promise.reject(error.message || error); } }

 

5.3 http请求与响应

在上面的代码中,每次调用http.get(url),或其他http方法(post, put, delete),就相当于对相应的url发送了一次请求(Request)。发出这个请求后,收到请求的一方(一般是服务器端)总会给出一个响应(Response),这个响应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式。上面的getUsersByHttp方法中,就返回了一个User[]数组(由res.json().data得到),如果我们做一些修改:

1   //Angular 的http.get返回一个 RxJS 的Observable对象2   getUsersByHttp(): Promise
{3 return this.http.get(this.usersUrl)4 .toPromise()5 // .then(res => res.json().data as User[])6 .then(res => res)7 .catch(this.handleError);8 }

现在返回的是一个原生态的Response,如果在users组件中打印出这个Response:

1   getUsers(): void {2     // res是UserService返回的User数组,作为参数传递并赋值给组件的users属性3     // 使用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可以将res打印到终端4     this.userService.getUsersByHttp()5                     // .then(res => this.users = res);6                     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;7   }

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结果:

图5:一个标准的Response类

我们可以看到status为200,表示我们请求成功了。在_body的data中,可以看到返回的数据。

 

6. 一个模拟的服务器端


到目前为止,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服务器端,我们的服务器端是利用"angular-in-memory-web-api"模拟出来的一个内存数据库。因此数据只是保存到了内存,在不刷新的情况下,暂时做到了对数据的持久化。下面是"in-memory-data.service.ts"文件中的内容:

import { InMemoryDbService } from 'angular-in-memory-web-api';export class InMemoryDataService implements InMemoryDbService {  // 由于没有后端,这里创建了一个内存数据库来存放数据  createDb() {    let users = [      { id: 11, name: 'Mr. Nice', files: [1, 2] },      { id: 12, name: 'Narco', files: [32]  },      { id: 13, name: 'Bombasto', files: [11, 5]  },      { id: 14, name: 'Celeritas', files: [4, 12]  },      { id: 15, name: 'Magneta', files: [6]  },      { id: 16, name: 'RubberMan', files: [21]  },      { id: 17, name: 'Dynama', files: [3, 7, 9]  },      { id: 18, name: 'Dr IQ', files: []  },      { id: 19, name: 'Magma', files: [10]  },      { id: 20, name: 'Tornado', files: [8, 13, 14, 16]  }    ];    let images = [      { id: 1, userId: 11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butterfly1.jpg' },      { id: 2, userId: 11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cat1.jpg' },      { id: 3, userId: 17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cloud1.jpg' },      { id: 4, userId: 14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river1.jpg' },      { id: 5, userId: 13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flower1.jpg' },      { id: 6, userId: 15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disney1.jpg' },      { id: 7, userId: 17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cloud2.jpg' },      { id: 8, userId: 20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panda1.jpg' },      { id: 9, userId: 17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sunfei2.jpg' },      { id: 10, userId: 19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panda2.jpg' },      { id: 11, userId: 13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flower2.jpg' },      { id: 12, userId: 14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IMG_20161105_100414_A19.jpg' },      { id: 13, userId: 20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panda3.jpg' },      { id: 14, userId: 20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shanghai4.jpg' },      { id: 16, userId: 20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shanghai5.jpg' },      { id: 21, userId: 16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grass.jpg' },      { id: 32, userId: 12, des: '', fileUrl: '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OnlyBelter/learn_neuralTalk/master/self_pic/img/lamp1.jpg' },    ];    return {users, images};  }}

 查看上面的代码,我们在内存数据库中定义了两个数据库usersimages;因此,我们可以在service中利用http协议中的动词(get, post, put, delete)通过"api/users"和"api/images"这两个url地址对这两数据库进行操作。在service中,对这种内存数据库的操作和对真正的利用Django REST框架搭建的API的操作是没有差别的。下个部分,我会尝试用Django REST Framework搭建一个可以替代"angular-in-memory-web-api"构建的内存数据库的,真正意义上的后端。

 

 

接下来...

第三部分:后端服务化——Django REST框架

 

 

 

 

Reference


中文版英雄教程:https://angular.cn/tutorial

https://stackoverflow.com/a/15012542/2803344

https://angular.cn/guide/glossary#observable-对象

https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35763730/difference-between-constructor-and-ngoninit/35763811#35763811

https://github.com/OnlyBelter/image-sharing-system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Belter/p/7300704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linux下Rtree的安装
查看>>
【转】redo与undo
查看>>
dedecms讲解-arc.listview.class.php分析,列表页展示
查看>>
安卓当中的线程和每秒刷一次
查看>>
wpf样式绑定 行为绑定 事件关联 路由事件实例
查看>>
TCL:表格(xls)中写入数据
查看>>
Oracle事务
查看>>
String类中的equals方法总结(转载)
查看>>
标识符
查看>>
一步步教你轻松学奇异值分解SVD降维算法
查看>>
objective-c overview(二)
查看>>
python查询mangodb
查看>>
内存地址对齐
查看>>
创新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心得
查看>>
Could not resolve view with name '***' in servlet with name 'dispatcher'
查看>>
[转载] redis 的两种持久化方式及原理
查看>>
C++ 删除字符串的两种实现方式
查看>>
MyBaits学习
查看>>
管道,数据共享,进程池
查看>>
CSS
查看>>